A股近500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仅31家营收及利润连续5年以上保持增长,而2018年(含)前上市的仅15家。其中,国产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虽因单品独大备受争议、卷入集采风波,子公司受疫苗行业负面事件影响,但却维持了多年的业绩高增长。
9月26日,长春高新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赛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1.6198亿元竞得浦东新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35B-02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表示该土地建设项目将深化金赛药业的研发创新布局,满足其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支撑起长春高新8成收入的子公司,金赛夯实创新之举很大程度上映射出长春高新的发展逻辑。
此外,今年6月,长春高新疫苗子公司百克生物宣布收购mRNA企业传信生物,借助后者的mRNA技术核心优势,来加大其mRNA疫苗研发及产业化平台实力。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因下属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增加,长春高新研投皆有着超50%的增幅。正在大力打造更多元、更高技术门槛产品的长春高新,无疑是在历经净利增速骤降,以及数度因生长激素集采风波而股价下跌等多重困难后的适应、应对与调整。从1993年发展至今,在医药行业历经几番震荡变迁的长春高新,能够维持连续增长的秘诀是什么?当潜在危机未解,这家东北老药企又将如何穿越新周期?
长春高新见证了中国医药行业30年的变化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整个行业也见证了这家在国资背景下发芽,转型,快速成长,再到多元化创新的药企的故事。而每每谈起药圈东北往事,这家用生长激素打造了辉煌业绩及资本市场表现、有着东北“药茅”之称的企业,很难绕过去。
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了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年后,长春高新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东北地区最早一批上市的公司之一。不同于多数做仿制药或中成药出身的东北老药厂,长春高新起点和路径都较为特别。起初,长春高新的业务以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长春高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其全资子公司。不过,在深交所上市之年,长春高新从房地产逐步转型和深入到了制药行业。这一年,长春高新与金赛生物成立了合资公司金赛药业,双方分别持股65%和35%。从那时起,生长激素成了金赛、长春高新最为鲜明的名片,而长春高新也逐步向医药科技创新更多细分领域涉足。后来在2019年,长春高新出资56.37亿元,完成了金赛药业29.50%股权的收购,金赛正式成为长春高新持股99.50%的控股子公司。金赛打造了国产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多年来还迭代研发了生长激素系列药品,其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2014年,全球首支PEG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金赛增)上市,结束了60年来生长激素需每天注射一次的历史,生长激素周治疗时代正式开启。这一步跨越,让金赛成为了国内唯一拥有完整的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全产品线的生长激素厂商。截至今年上半年,金赛的生长激素产品已获批12项适应证。上市后,长春高新开启了一系列投资与并购的动作,以扩大自身在医药领域业务版图。1998年,长春高新华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更名为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现代中药发展平台因此诞生,旗下血栓心脉宁片、银花泌炎灵片现在为医保目录内产品,支撑起了华康药业的业绩。另外,疏清颗粒、肺宁颗粒、清胃止痛微丸等其余产品也在逐步上量。2004年,长春高新出资建立了子公司百克生物,正式进军疫苗行业。截至目前,百克生物拥有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和带状孢疹减毒活疫苗四大上市产品。其中,水痘疫苗的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是百克生物主要的收入来源。另值得注意的是,百克生物自主研发的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疫苗为国产首款,也是中国地区上市销售的第二款带状疱疹疫苗,另一款为GSK所生产的Shingrix。截至目前,据官网信息披露,长春高新旗下设有6家控股及参股公司,有一家为美国Cyanvac公司,设有独特的病毒载体疫苗平台,可助力RSV疫苗的研发。另还有3家全资子公司,以及一家火炬实业分公司。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型进入医药行业后,长春高新明确以生物制药为主、房地产为辅的产业定位,形成了基因工程药、生物疫苗、现代中药三大产业发展平台,打造了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高新地产“四驾马车”的发展格局,其业绩高增长故事也围绕于此快速展开。不过,能够从其财报中看出,长春高新的收入历年来的大头源自生长激素子公司金赛。仅以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数据来看,2022年,长春高新营收为126.3亿元,其中金赛贡献的收入便超过了100亿元。今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实现营收 61.68 亿元,金赛获得收入为51.39亿元。同在今年上半年,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5.6亿元,华康药业营收为3.54 亿元,而高新地产实现收入还不到1亿元。
2005年-2022年,整整17年时间,长春高新的年营收逐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在2017年到2019年,长春高新的营收增幅均超过了30%。2021年,长春高新营收突破百亿元门槛,2022年收入为126.3亿元。
归母净利润方面,2005年及之前,长春高新常处于亏损困境,但2006年扭亏为盈后,连续6年保持了利润正增长状态,紧接着从2014年开始到2022年,依旧保持净利润增长。尤其在2014年-2019年的时间段,长春高新归母净利润增幅逐年扩大,到了2019年,其净利同比增幅高达76.36%,2020年虽有所放缓,但也有着超70%的增速。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起,长春高新的销售毛利率均超过了80%,且一路上升。一切,与其子公司用20余年打造的生长激素系列产品息息相关。1998年,长春高新子公司打造出国产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剂,取名为赛增,一举打破了进口垄断,价格下降至了进口产品的1/4。粉针获批2年后,为了弥补和解决粉针使用的不方便及可能带来的一些安全性问题,长春高新又启动了水针生长激素的研发。很快在2005年,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得以上市。凭借国产优势,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没过几年便击退了进口品牌雪兰诺,市占率跃居于全国第一。反馈到业绩上,2005年到2014年,长春高新年营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14年,象征“全球新”的PEG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水针剂(金赛增)上市,紧接着生长激素隐针电子注射笔上市,差异化优势愈发明显。生长激素的故事,造就了长春高新在业绩与资本市场上的“双辉煌”。2021年,一位大妈因忘记密码,13年间炒股暴赚100倍的故事引起热议,据当时的报道称,这位大妈在2008年花5万元买了一只股票,因忘记密码,13年后打开账户,发现股票市值涨到了500万,而这只股票便是“股价十年百倍”的长春高新。市值最高时,长春高新的市值高达2000多亿。然而,长春高新不曾想到,一场暴风雨尚在酝酿之中,爆发之际会是如此猛烈。2021年,网传广东省级联盟集采目录中涉及重组人生长激素,同年9月、10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又发布了关于广东联盟集采征求意见稿的相关通知,作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其股价开始一路跌跌不休。2022开年,作为生长激素龙头的长春高新开启了连续跌停模式,股价一度跌至近两年的最低点,在1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360亿元。彼时长春高新面对的,不仅是集采风波下在资本市场的受挫,还有向公众“贩卖”身高焦虑的争议。同年8月,浙江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办公室制定了《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三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有消息称生长激素被纳入浙江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品种目录。当生长激素集采传闻再度来袭,长春高新遭遇跌停,股价表现持续走低。面对集采压力,虽然长春高新一大核心主力水针剂产品选择以弃标方式应对,但二级市场依旧做出了激烈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长春高新股价高峰时超500元/股,截至节前,长春高新市值为562.47亿元,股价为139元/股,和高峰时期股价对比,相当于打了3折。业绩上,细翻其财报数据,2022年,长春高新归母净利润和营收增速实际皆有所放缓。而以半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长春高新不到2%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已远不及2020年、2021年同期。除此之外,关于生长激素整个市场的规模大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难免会受到出生率的持续低迷以及老龄化来临的影响,其增速或会放缓。那么,在面临内外潜在危机之时,这一次,长春高新又是如何穿越风暴的?
简而言之,单品独大的公司在核心产品被集采后,长春高新正在“用力”推出新的、多元的业务线和重磅产品。
年初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便是其中之一。带状疱疹疫苗前景被普遍看好,而如前面提到,中国地区仅有GSK的Shingrix(2020年6月上市销售),即使是在全球,同类型产品也并不多,这一产品正在成为长春高新新的利润增长曲线和备受行业关注的亮点。不过,基于疗效,能否挽回颓势,仍旧有待验证。而在整体的药物研发领域,长春高新逐步打造了包括蛋白药物长效控释、抗体药物偶联物技术、NK细胞衔接器技术、基于黏膜递送的RNA技术、活菌药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研发创新技术平,接触和深入新兴技术。另外在疫苗领域,逐步建立起了病毒规模化培养技术、制剂及佐剂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菌性疫苗技术及mRNA疫苗技术等核心技术平台。另外,在生长激素产品系列基础上,长春高新一面加大在成人业务上的布局,另一面在生长激素产品之外,持续在儿童营养、儿童肥胖症、儿童性早熟、儿童多动症、儿童抑郁症等产品的陆续导入和上量,加大力度布局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另在女性健康领域,子公司金赛在女性健康领域将从单纯治疗向覆盖辅助生殖、常见病、更年期、容貌及身材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拓展。长春高新2022年年报显示,过去一年,金赛一面围绕生长发育,聚焦儿科核心业务,另一面结合现有产品布局,加大了非生长激素产品孵化及新业务拓展力度,推进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IL-2(重组人白介素-2突变体)、EG017(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新生儿脑电、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药品等新项目,多个非生长激素产品正处于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整体覆盖了生殖、肿瘤、自免、眼科、神经系统及代谢等多个备受关注的疾病领域。从现有布局来看,mRNA、ADC等新兴生物技术,肿瘤、自免等热门疾病领域,较具潜力的儿童大健康管理和女性健康市场,长春高新都覆盖了。同时,现除了差异化的生长激素产品,另一大差异化优势明显的带状疱疹疫苗也已上市。长春高新能否带着自己的创新逻辑和产品优势穿越周期?这值得期待。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家存活了30年,业绩能够保持多年高增长,又能在危机中快速创新的老药企,至少在望向风暴时,眼神中更多不是慌张,而是淡定与冷静。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