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以前的2020年6月19日,是泛生子这家公司的高光时刻。
作为国内精准医疗的独角兽、肿瘤基因检测龙头企业,泛生子于2020年6月19日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证券代码为“GTH”,发行价16美元,市值14.14亿美元。
而在此之前,泛生子是国内一级市场毫无争议的超级明星企业。
资料显示,泛生子是全球前沿的癌症精准医疗公司,提供癌症早期筛查、诊断与监测、药物研发服务等覆盖癌症全周期的产品与服务,全面覆盖中国十大癌种。
泛生子自2015年成立之后,截至IPO之前,公司完成四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人民币,其股东阵容里,更是明星投资机构扎堆。
在上市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泛生子股价表现尚可,最高曾经触及31美元/股的高点,相对于发行价接近翻倍。
但是从2021年初开始,好日子戛然而止。
在短短2年时间内,泛生子的股价飞流直下,最终长期徘徊在1美元以下,相对于发行价跌去90%以上,曾经31美元/股的股价高点更是恍如黄粱一梦。
在长期的股价低迷之下,泛生子选择了私有化退市之路。
2023年10月12日,泛生子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签署私有化合并协议。
协议显示,每股普通股收购价格为0.272美元,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ADS代表5股普通股)收购价格为1.36美元。此次交易意味着公司的股权价值约为 1.26 亿美元,相当于IPO时市值的8.9%。
泛生子的大起大落,折射出当下肿瘤早筛行业的发展窘境。
从市场层面来看,当前国内市场对于肿瘤早筛的认可度并不高,即使是相对成熟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目前渗透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国60%的渗透率;其他相对来说成熟度更低的癌种早筛项目,其渗透率就更加惨不忍睹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肿瘤早筛行业的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巨额销售费用疯狂侵蚀利润的尴尬处境。
以泛生子为例,其2022年收入为6.5亿元,但是仅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相加就高达7.2亿,在加上不菲的研发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其当年净利润为-7亿。
也就是说,虽然成立已经7年,融资也非常成功,公司也实现了IPO,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能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甚至于,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何时将会到来,也完全是未知数。
然而在巨额亏损之下,公司还是要咬牙继续砸钱做研发,因为一款肿瘤早筛产品的上市,必须要有大规模的临床数据支撑,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其烧钱速度令人咂舌。
在2020年IPO之后,泛生子账上的现金最高曾达到18亿,但是截至2022年底,只剩下1.76亿现金。
如果没有可观的外部资金支持,此前的烧钱模式根本无以为继。
根据协议,参与此次泛生子私有化交易的买方团,包括中金康瑞医疗基金、Wealth Strategy Holding Limited、无锡国联集团、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无锡惠宏赢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均为实力雄厚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长期投资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有资深市场人士认为:就精准医疗行业或者癌症早筛行业而言,过往资本有些盲目过热,现在趋于冷静,更多的优质企业会沉淀下来扎实地为中国医疗、为患者做些实事。
鱼龙混杂的时代会过去,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主导市场,以更良性的方式继续发展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