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局下发《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报量工作的通知》,明确2023年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报量品种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备受医药市场关注、曾经引发不小争议的羟考酮口服剂,被正式从本次集采目录中移除。
至此,此前市场一直担忧的"红处方"药品的集采免疫光环被打破的风险,暂告一段落。
与医院中常见的白色处方不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为淡红色,业内俗称“红处方”。
一直以来,国家对麻醉类和精神类等“红处方”药物,长期实行定点生产和经营批发制度,对其药用原植物也有严格的定点种植制度,其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进行麻精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
由于这种供给端的高度管制的状态,红处方精麻药品在定价机制上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由政府指导定价,因此也一直与集采无缘,是罕见的“集采免疫”品种。
但是最近安徽省的一份集采文件,使得市场一度怀疑这种预期将被打破。
2023年9月,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的一则征求《安徽省2023年度部分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集中采购文件》(下称《采购文件》)意见的通知有关。
根据上述文件,羟考酮口服剂(缓控释)和地佐辛注射剂被纳入集采名单。
消息曝光之后的9月22日上午,A股两大麻醉用药龙头企业恩华药业、人福医药的股票双双跌停。
恩华药业当时表示:公司目前已经注意到安徽欲针对管制类麻醉品进行集采,国家有关规定曾说明麻醉药品不纳入集采,公司将依规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红处方”类药物,此前的集采规范文件的通知是说相关“可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并不是说“不可纳入”,因此纳入集采也不违背政策精神。
此次羟考酮口服剂最终被移出安徽省集采目录,使得“红处方”类药物的集采免疫光环得以继续维持。
但是,参考此前多种被认为“不可能集采”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最后无一不在集采的强大压力面前举手投降,“红处方”类药物虽然躲过了初一,但是能躲过十五吗?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