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压力下,国产CXO们奔赴新加坡

A股CXO龙头康龙化成10月18日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050万美元,与合作方康哲药业、康联达、君联基金共同投资位于新加坡的Rxilient Biohub ,投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合资公司35%的股权。

更确切地说,这是康龙化成与上述合作伙伴在新加坡新成立一个CDMO实体,标志着康龙化成正式开始布局新加坡业务,成为国内CXO们奔赴新加坡的大潮中的一员。
在最近2年,面对美国所谓的“实体清单”等一系列潜在的制裁措施,国内CXO企业们一直在“狼来了”、“狼走了”、“狼又来了”的恐慌中度日。
 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是2022年的2月7日,当时美国商务部将药明生物等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验证名单”(Unverified List,简称UVL)。
2月8日,药明生物的股票直接暴跌30%后停牌,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九洲药业、凯莱英等一系列CXO上市企业也受此影响,股价集体受挫。
在10个月后,此事最终被证明是虚惊一场,药明生物也最终从“未经验证名单”上被移除,但是国际政治风险的影响,已经成为CXO行业的底层记忆。
在新加坡落子,成为对重国际政治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早在2022年的实体名单事件前后,就有多家国内CXO企业在新加坡开辟第二战场。
首当其冲的,是此前切身经历了实体名单事件、仍然心有余悸的“药明系”。

2022年7月,药明康德宣布计划在新加坡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并预计在未来十年累计投资20亿新加坡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设。

就在同一天,药明生物也对外披露,计划未来十年内投资14亿美元(约合20亿新加坡元)在新加坡建设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

在更早的2022年2月,另一家CXO企业金斯瑞生物科技在新加坡的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

选择新加坡,有各种必然性。

首先,作为链接东西方的桥梁,新加坡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中间地带,在新加坡设立工厂,对于CXO企业们来说,可以最大程度地平衡风险与收益。

其次,从医药产业的角度来说,新加坡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地。

新加坡虽然只有弹丸之地,但是其生物医药产业的底蕴还是相当可以的: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生产人员超24000名,研究人员超2000名,新加坡每10万居民中的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数量是美国的5倍

目前,有超过60多家跨国药企在新加坡设立工厂,生产范围涵盖原料药、营养品、生物制剂和产品、疫苗,其中也有多家工厂对外提供CDMO服务。

但是劣势也是明显的。

中国CXO们近年的崛起,虽然因素有很多,但是工程师红利是无法绕过的一个成功因素。

落地新加坡之后,这种核心的红利几乎消失殆尽,对于国产CXO们来说,新的挑战也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