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可能最被高估的Biotech

香港股票以前真的有露天交易。

1891年,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戴着礼帽的洋经纪们,经常站在交易所的马路边进行股票交易。后来交易所内长期通过黑板手写进行股票买卖,交易员互相喊话,通讯基本靠吼,氛围感直接拉满,刺激如同战场。

每当打风时,天文台信号站职员以人手悬挂起铁制风球,重达25公斤,压迫感十足。直到2002年,最后一个信号站关闭,但风球、悬挂的提法却保留下来。

当悬挂八号风球时,港交所将取消交易。2023年10月20日,香港并未挂出任何风球,市场正常交易,但一家18A公司却闻风停牌。

科伦博泰当日下午1时起短暂停止买卖,以待发出涉及公司潜在内幕消息的公告。

10月20日,默沙东宣布,将首付第一三共40亿美元引进3项ADC资产,并在随后24个月支付15亿美元。去年,默沙东前后三轮从科伦博泰引进9项ADC资产,首付款合计2.57亿美元。

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

640 (92).png

以前悬挂10号风球 来源:大湾区之声

01 

并无靶点冲突

默沙东从第一三共引进的3项ADC资产,与从科伦博泰引进的3项靠前的ADC资产SKB264(Trop-2 ADC)、SKB315(Claudin18.2 ADC)、SKB410(Nectin-4  ADC),并无靶点冲突

第一三共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 ADC),计划于2024年3月前向FDA递交三线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上市申请。HER3 ADC国内入局者包括恒瑞医药SHR-A2009(临床I期)、映恩生物DB-1310(临床I期)、宜联生物YL202(临床I/II期)、百利天恒BL-B01D1(临床II期,EGFR/HER3双抗ADC)。

第一三共Ifinatamab deruxtecan(B7-H3 ADC),正开展针对先前治疗过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B7-H3 ADC国内入局者包括翰森制药HS-20093(临床II期)、迈威生物7MW3711(临床I/II期)、信达生物IBI129(临床I/II期)、宜联生物YL201(临床I期)、百奥泰BAT8009(临床I期)、映恩生物DB-1311(临床I期)。

第一三共Raludotatug deruxtecan(CDH6 ADC),正进行首个人体临床试验。CDH6 ADC国内入局者为昂阔医药CUSP06(临床I期)。

最为关键的是默沙东尚未冷处理从科伦博泰引进的ADC资产。据 ClinicalTrials.gov,10月10日,默沙东登记启动SKB264一项全球 III 期临床试验,针对既往经治 EGFR 等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556名受试者,2027年5月完成试验主要指标。科伦博泰正在与默沙东合作进行SKB410的早期临床开发。

今日2023ESMO会议上,科伦博泰口头报告SKB264用于经治的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乳腺癌患者的1/2期临床研究数据。在全球最靠前的三款TROP-2 ADC产品中,相比Trodelv、DS-1062,SKB-264展现出BIC潜力(非头对头):ORR(36.8%VS26.8%VS21.0%),DCR(89.5%VS85.4%VSNA),mPFS(11.1mVS8.3mVS5.5m)。


02 

怕个什么风球?

那科伦博泰还怕个什么风球?

SKB264的合作关系牢固,不存在变数,但毕竟是前朝的剑。据宜联生物官网介绍,蔡家强先后领导负责过超过100个项目的新药研发工作,发表文章/专利近200件,30个创新化合物处于不同阶段临床研究, 包括SKB264、SKB315、YL201和YL202等8个ADC化合物。

薛彤彤曾任科伦博泰总经理、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蔡家强曾任科伦药物研究院副院长(2015-2019),肖亮曾任科伦博泰生物药物研发副总裁(2013-2020)。3位ADC研发核心集体出走,2020年创办宜联生物,分别担任CEO、CSO、COO。

3位博士创业再次证明自己的价值。10月12日,宜联生物YL202(HER3靶向ADC)与BioNTech达成授权合作,获得首付款7000万美元。

科伦博泰需要证明平台的力量,不再重演贝达药业2017年7位高管离职后,自主研发难以为继的局面。

从交易金额看,默沙东已经对引进的ADC资产做出主次优先度排序。HER3、B7-H3、CDH6属于新兴或冷门靶点,第一三共布局的对应ADC都能进入全球前三。靶向Claudin18.2、Nectin-4的ADC药物竞争激烈,各家进度呈胶着状态,科伦博泰SKB315、SKB410在国内都未进入前三。

更令人担忧的是,默沙东K药与Nectin-4 ADC的联用已被占位。

默沙东全世界扫货ADC,意在延长K药生命周期。IO(肿瘤免疫疗法)+ADC有望成为未来5-10年肿瘤免疫的主线,现有IO疗法中,近一半方案可能从IO+化疗升级为IO+ADC。

今年4月,FDA加速批准默沙东K药+ Seagen/安斯泰来Padcev(Nectin-4 ADC)用于不耐受铂类化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成为首个获批的PD-1+ADC疗法。据最新ESMO摘要,K药+Padcev联合疗法组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达53%,中位OS为31.5个月,中位PFS为12.5个月,而化疗组中位OS为16.1个月,中位PFS为6.3个月。

此积极数据显示K药+Padcev联合疗法有望成为初治转移性膀胱癌一线标准疗法,默沙东还要什么自行车?

默沙东2022年一直在考虑400亿美元收购Seagen,决定性因素之一是Padcev(Nectin-4 ADC)的临床试验数据。即使Padcev显示出单药及联用临床价值,默沙东还是犹豫了,并在2022年12月首付款1.75亿美元从科伦药业引进包括SKB410(Nectin-4 ADC)在内的7项临床前ADC资产。

2023年3月,辉瑞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半年后K药+Padcev用于初治转移性膀胱癌试验取得关键性胜利。

默沙东哭晕,虽然自己手握一项Nectin-4 ADC资产,但获批上市不知是猴年马月?


03 

不以此喜,不以此悲

如何理性看待MNC(跨国药企)从中国创新药企引进或退回管线资产权益的事件驱动?不以此喜,不以此悲,拿到首付款输血是王道。

当初授权出去有多高调,后来被反噬就有多悲惨。

经济学第一课就是决策面临权衡取舍。既要又要还要全都要,海外MNC决策层不会有这种非市场化思维,而是立足于整体研发资源或竞争格局通盘比较成本与收益,选择最有效率的行动方案。所以,从个体或局部看,杀伐果断,决策不完全理性,引进不一定因为管线质量高,退回也不一定因为管线质量差。而且决策不讲究前后的一致性,因为时过境迁,成本与收益可能发生变化。

默沙东从2020年开始共引进14款在研ADC管线,从前期仓皇扫货,到后期优中选优,都自有其阶段合理性。默沙东2022年研发费用135.48亿美元,1.75亿美元仅占比1.3%,毫不影响大局。

只有首付款具有绝对的确定性,不宜简单以引进或退回管线来定义一家Biotech的价值,路还很长,需要观察管线获批上市及商业化成绩。

依靠license out默沙东的背书,科伦博泰被誉为ADC王者或领军者,其实还为时过早。从ADC技术迭代及新兴靶点布局看,一级市场上映恩生物、宜联生物来势凶猛,科创板迈威生物、百奥泰转型神速,老牌药企恒瑞医药、瀚森制药咄咄逼人,瀚森制药不仅有B7H3 ADC,B7-H4 ADC( HS-20089)10月20日也以首付款8500万美元授权给GSK。

科伦博泰的估值未计入风险补偿,除SKB410(Nectin-4 ADC)外,6项临床前靶点未公布的ADC资产将推进到什么程度,恐怕连默沙东也不确定。SKB264能否拿下大适应症NSCLC,还有待验证。今年以来,多项权益退回事件警示着创新药行业的风险属性,而大厂买来管线打入冷宫比直接砍掉更为普遍,以后我们再做盘点。

其实,在A股也有一家今年最被高估的Biotech,明年解禁时见分晓。

来源:阿基米德Biotech ,作者阿基米德君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