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抄底港股创新药

2021年6月,港股创新药见顶,从此开启令人绝望的熊市旅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的迹象。

在历经了长达2年半的去泡沫过程之后,港股创新药板块是否已经进入了合理的价值区间?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最终的答案只能让时间给出。但是,已经有一些机构资金,集体性地准备动手抄底。
根据公开信息,近期国内有易方达、汇添富、博时、景顺长城等多家老牌公募基金公司,陆续向证监会提交了投资港股创新药板块的ETF产品申报材料。
这批新上报的ETF基金,不约而同地均瞄准了港股创新药赛道,涉及跟踪的指数包括: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恒生港股通创新药以及恒生创新药等主要指数。
ETF基金是一种简单但是高效的投资工具,其核心概念是“一篮子股票的投资组合”。换句话说,一只ETF基金,就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配置规则,统一买入某个主题指数下的所有的标的股票。
具体来说,目前正式申报港股创新药ETF的公募基金公司,包括:银华、汇添富、博时、景顺长城、易方达、华泰柏瑞、华宝、招商等8家基金公司,都是国内公募基金领域的头部公司。
之所以在这个时点,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集体动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目前整体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带来的吸引力。

640 (21).jpg

以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为例,该指数于2021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925.74点,目前最新点位为998.19点,下跌幅度接近66%。

在个股层面,情况更是惨不忍睹,仅仅在2023年以来,港股18A板块跌幅超过50%的股票就超过20个。

640 (98).png

在这种股灾级别的下跌之后,是否已经出现了机会?

上述某计划发行港股创新药ETF的公募基金表示:港股创新药板块两年多以来的调整,估值模式重构已经基本完成。从21年上半年那种非理性的,超出实际基本面支撑能力的估值逻辑,已经回归到了当前比较合理的估值水平。

该公募基金指出:以恒生创新药指数为例,最新的PB和PS分别是2.26和2.40,而近三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为13.48%,研发投入平均增速为27.56%,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12.16%,其估值水平已经具有较高性价比。

如果上述港股创新药ETF陆续获批,那么股创新药板块将迎来一波显著的增量资金。

那么,哪些港股创新药相对更为收益呢?

与主动管理基金不同,ETF基金属于被动管理模式,即买入哪些股票、每个股票买入多少,并不是由基金经理来主观决定的,而是由ETF基金跟踪的指数编制规则来决定的。

但是无论指数编著的规则具体是怎样的,一般来说,市值越大的股票,其被买入的概率要远大于市值较小的股票,除非指数是采用等权重的规则编制的。

当然,虽然贵为专业投资机构,但是基金们的判断,也不一定有很高的正确率。

2021年初,一波网红投资机构高喊“打过香江去,争夺定价权”,当时如果听从他们的建议去追高港股的资金,现在基本都已经葬身香江了。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