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CDMO,这家Biotech收入2年增加18倍

从Biotech全面转型为CDMO企业,三年多的时间,港股上市的东曜药业,其角色已然从甲方彻底变为乙方。

东曜药业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最早一批研发ADC药物的药企。
2019年11月,东曜药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彼时,其已有7款在研生物药及5款在研化学药。
然而,时间仅过去半年,面对医药政策和资本环境的双重变化,东曜药业的管理层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药品自研,转型提供CDMO服务。在医药行业中,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东曜药业的角色将从甲方变成乙方。
2023年3月,东曜药业宣布终止最后一个新药项目,这也意味着东曜药业彻底放弃自研,进而坚定地推进CDMO业务。
在转型来的三年多时间里,业内对其不乏质疑声,然而,东曜药业却用持续的投入和亮眼的业绩证明自己,年营收从2020年的0.2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43亿元,仅用两年时间增幅超18倍,一跃成为行业黑马。
早在推进旗下ADC药物TAA013的研发过程中,东曜药业就在苏州工业园区布局了一体化的ADC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平台,搭建了从药品研发、中试工艺、临床生产到商业化生产的完整技术和产业化平台,并拥有3个独立的ADC原液车间,以及2条国际一流的ADC冻干生产线,配备2台20m²冻干机,产能超过500万瓶/年。
此外,东曜药业已搭建ADC一体化平台,具备核心研发技术优势,可实现ADC抗体、原液、制剂等关键生产环节集中一地,降低转移成本并减少监管风险。
今年10月,东曜药业的全球研发服务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其总建筑面积为25000m²。
药业董事长付山在10月19日的落成典礼上表示:“全球研发服务中心将是东曜未来新的生产基地、新的服务中心、新的研发重点区域。目前,东曜CDMO业务涵盖诸多关键临床项目,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些项目有望转化为商业化项目,落地东曜。
据了解,全球研发服务中心将作为东曜药业全球总部,承担研发及办公功能,其中核心实验区包含稳定细胞株构建、细胞建库、细胞培养工艺开发、纯化工艺开发、细胞建库、分析方法开发及质量控制实验室等。
8月11日,东曜药业公布2023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东曜药业上半年总收入为3.28亿元,同比增长80%;若剔除2022年上半年授权金收入影响,收入同比增长率达147%。
虽然业绩增长迅猛,但随着加入ADC CDMO的企业逐渐增加,外界对于行业是否会出现饱和、打价格战以及ADC领域未来是否会降温等问题,也存在诸多疑问。
药业看来,一旦一个赛道或是靶点被大家一致看好时,早期都会形成热络趋势,这种“饱和”迟早会出现。但是随后还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优胜劣汰。
药业认为,高质量的商业化平台在国内依然很有限,特别是ADC商业化生产能力的饱和,其实还远未达到;真正的产能并不等于有几个发酵罐,或者发酵罐有多大,而在于企业实际承接项目的能力及对合规性的保障,这些都需要很长时间通过磨练形成。
目前,ADC客户的需求较大,而真正能够满足客户长期的药物推进及未来商业化生产的企业相对较少。对于ADC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药业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此外,生物偶联药物正在扩展到ADC形式以外——先将化学药物以外的各种有效载荷与抗体偶联,然后进一步将抗体以外的各种载体与各种有效载荷(XDC)偶联。
东曜药业表示,不会将自己局限在ADC的单一模式里。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