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三叶草生物砍掉旗下非新冠管线的研发,集中资源"all in"新冠疫苗研发。
具体来说,三叶草生物决定暂停对SCB-313(TRAIL-三聚体肿瘤产品)、SCB-808(生物类似药)和SCB-420(Fc融合蛋白项目)的继续投入,将资源优先配置给新冠肺炎相关的产品。
当时,三叶草生物在研的新冠疫苗有两款:SCB-2019 、SCB-2020S。
并且,在2022年,三叶草生物还与招商银行订立高达3亿美元的信贷协议,与汇丰银行订立高达5千万美元的信贷协议。公司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利用该等银行贷款支持商业上市期间潜在的额外营运资金需求。
但是,开启上帝视角的话,此时距离疫情结束、新冠疫苗需求基本消失,只剩下大约半年时间了。
时至2022年底,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逐渐放开,最终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冠疫苗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即使如此,三叶草生物还是坚定地推进新冠疫苗的上市工作。直到2023年3月3日,根据媒体报道,三叶草生物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四川省首针接种仪式,在成都进行。
此后,鲜见有相关的报道。
虽然商业化如泥牛入海,但是该买的单一分不少:2023年3月29日,三叶草生物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亏损24.52亿元。
此时三叶草生物的处境有点尴尬:先前的管线已经暂停,"all in"的新冠疫苗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巨额的负债还是要还的。
三叶草生物的选择,是"License-in"一款流感疫苗,快速推进商业化并获得现金流,同时三叶草生物也发出了“在2025年前成为中国大陆流感和呼吸道领域三大疫苗厂商之一”的宏愿。
应该说,流感疫苗是一个不错的品种,大众认知度相对较高,有一定的消费属性。
根据卖方研究报告,预计流感疫苗未来3-5年,大陆地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230亿元。
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疫苗共7种,后续在研厂家更是茫茫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流感疫苗市场,三叶草生物凭借一款引进的产品,是否可以抢占足够的市场份额,改写命运?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