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双抗领域的“FIC”到如今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股价闪崩,康宁杰瑞似乎正在消耗投资者的热情,被称“屡战屡败”。不过,仍有不少投资者保持信心,在闪崩当天抄底入场。11月14日一开盘,康宁杰瑞股价下跌一度超过25%,一直到中午收盘跌幅仍高居19%,截至今天收盘,股价报9.63港元/股,跌幅22.59%,总市值一天蒸发掉近30亿港元。有意思的是,午后开盘前,康宁杰瑞发布公告称并不知悉任何有关股份价格近期出现波动的原因。这次暴跌有投资者猜测或许又是KN046临床遭遇滑铁卢,毕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双抗“FIC”到如今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股价闪崩,康宁杰瑞似乎正在消耗投资者的热情,被质疑“屡战屡败”。不过,仍有不少投资者保持信心,在闪崩当天抄底入场。医药研发本身极具不确定性,衡量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价值的底层逻辑还是要看其所能带来的临床价值。翻看康宁杰瑞的核心资产和研发实力,在险象环生和一番摸爬滚打之后,这家Biotech仍然是创新第二梯队中颇为独特的那一个。今年5月底,康宁杰瑞的股价曾因核心产品KN046临床III期KN046-301试验总生存期(OS)未能成功完成揭盲,在3日内累计跌近40%。关于这次闪崩,市场有不少声音猜测是“揭盲数据又失败”。距离康宁杰瑞上次临床未达预期已经过去将近6个月时间,再次闪崩,不免让不少投资者猜测KN046的临床III期数据是否又遭遇滑铁卢。KN046到底有多重要,为何能以一己之力给康宁杰瑞的股价造成如此大的波动?其实从管线进度来看KN046的重要性就已经不言而喻,KN046是进度最快的管线之一,可以说是奠定康宁杰瑞在国内双抗领域地位的排头兵。康宁杰瑞曾在2022年年报中给投资者许下两个关键里程碑——预计2023年将实现KN046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的年内双报。上述KN046-301试验就是用于评估KN046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鳞状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该试验的进度将直接影响KN046针对肺癌适应证的上市节奏的推进。另一方面,也有投资者质疑KN046-301试验本身的设计,并认为这是康宁杰瑞并未在双抗领域拔得头筹的原因之一。根据康宁杰瑞的信息披露,早在2022年3月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期中分析,获得了统计学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PFS改善,达到预设的优效性标准。但根据申报要求,KN046仍需取得OS数据。从概念来看,PFS和OS虽然都用以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但前者是衡量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新进展的时间,后者用以衡量患者活了多久。有观点认为,KN046-301研究所选取的对照组是“安慰剂+化疗”,而非“PD-1+化疗”。在研究过程中,PD-1抑制剂成为NSCLC患者延长生存期的更优选择,对照组患者很难为了完成试验而放弃生存时间更长的新药选择,这也就造成了KN046-301的OS未按时达预期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康宁杰瑞已经披露,在2023年底将启动KN046联合阿昔替尼在一线非小细胞肺癌领域与PD-1+化疗的“头对头”研究。并且在今年中报中,将上市申请时间推迟到了2024年。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因为KN046的研发进程过于缓慢,才被PD-1抑制剂干扰了临床进程。对于胰腺癌适应证,康宁杰瑞此前曾披露,预计今年进行“KN046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Ⅲ期临床研究数据读出”。但截至目前,仍然未有更多消息披露。此外,在今年5月“揭盲失败”公告发布的头一天,康宁杰瑞的股价就已经大跌18%,且成交额高达4.15亿港元。当时就有不少投资者质疑其存在“不对等信息差”,导致大资金提前出逃,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背后,这家科学家创业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随着一批“15后”的迅猛发展,康宁杰瑞这位“15后”后续的发展却似乎并不太顺利。纵使康宁杰瑞现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但仍挑战不断。官网显示,康宁杰瑞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抗肿瘤领域生物创新药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四年后即2019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B”大军中的一员。实际上,成立之初的康宁杰瑞颇负盛名。创始人徐霆是2008年海外科学家返回中国,投身创业大军的一员,早为行业熟知。这也让外界对康宁杰瑞多了些瞩目。但对于创新药企而言,尤其是科学家创业的企业,业内始终有一些挑战“声音”层出不穷。过往,科学家因脱离“商业化考量”而常被诟病。一位投资人曾告诉E药经理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中较难的地方就是思维的转变。研究思维和商业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管理实验室和管理企业也完全不同。具体到流程上,从实验室产品到能批量生产还有巨大的鸿沟,到了商业化对于创始人又是一道巨大的坎,一方面是商业化意识的不足,一方面是商业化能力的不足。而科学家如何更好做生意?这也始终是摆在徐霆面前的一道坎。如果说首款产品的上市验证了其产品研发能力,那么一家企业在后期活得好与否,则比拼的是企业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即管理能力。一般来说,科学家往往需要借助相关人才来弥补所不具备的产品市场化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而人员流动则通常被作为衡量管理能力的一大要素,可康宁杰瑞在这方面却颇受质疑。细细盘来,康宁杰瑞近年来高管流动较为迅猛,甚至有明面上与公司闹得不欢而散者。这在外界看来,这凸显了其内部管理方面的弊端。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这间接导致康宁杰瑞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推进较慢。就拿首席财务官一职来看,便横生不少波澜。事情回到2020年12月,康宁杰瑞董事会终止委聘帅琪作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和董秘等职务。关于解聘的原因,公告称“主要由于帅先生与本公司之间有关表现目标及若干雇佣条款的未决争议”,这直接导致了帅琪“不宜继续担任”公司一系列高管职位。这一职位空缺数月后,迎来了继任者,但可惜不到一年便“出走”。2021年3月,康宁杰瑞任命徐伟豪为首席财务官,负责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战略制定及投资者关系事宜,向康宁杰瑞董事长兼总裁徐霆汇报,同时他将参与公司国际业务的拓展与合作。不过2021年12月,昔日首席财务官徐伟豪则加入了和铂医药。该职位变动频繁可见一斑。在新的人事任命方面,康宁杰瑞也接连任命了首席医学官和首席商务官。如2021年3月,康宁杰瑞宣布,前默克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Johannes Nippgen博士加入公司担任首席医学官;2021年11月,康宁杰瑞又委任韩净为首席商务官,主要负责该公司商业化推广事宜。其董事会成员同样有所变动。今年6月,康宁杰瑞制药发布公告,许湛因其他工作安排已呈请辞任非执行董事。而今,翻开康宁杰瑞官网“董事会”篇章,显示共5位成员,分别为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徐霆;执行董事、运营副总裁刘阳;独立非执行董事郭子建;独立非执行董事蔚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冬。话说回来,仍要理性看待康宁杰瑞5月和11月的两次暴跌。不可否定的是,如今国内创新药第二梯队的Biotech各有各的打法与布局,在细胞治疗、ADC和双抗等新型疗法赛道分别已有研发实力可圈可点的代表,其中康宁杰瑞便是双抗领域不折不扣的本土代表。康宁杰瑞承载了争做创新赛道第一、科学家回国创业、港股18A历经万难而“向死而生”、本土创新药企崛起的故事。成为“国内首个双抗”是康宁杰瑞的梦想。现在回过头来看,虽有业内人士对其抱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之憾,但科学研发本身具备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康宁杰瑞在双抗方面的技术平台实力,首先值得肯定。KN046虽然在肺癌上暂时遭遇滑铁卢,但是更值得关注的亮点其实在于胰腺癌,目前无论是国内外,其指南推荐疗法仍然局限在传统化疗方法,缺少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PD-(L)1在胰腺癌领域的疗效也有限。KN046被寄予厚望,如果如期获批不仅能够改变国内胰腺癌的治疗格局,在全球的双抗领域也开辟了一个新战场。不久前,康宁杰瑞另一款双抗产品——HER2双抗KN026获突破性疗法认定,适应证为联合化疗药物用于一线标准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失败的HER2阳性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的胃癌,此消息一出,其股价一度冲向高位。目前,KN026也已处于临床III期,该产品优于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用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进入临床III期的HER2双抗产品寥寥。早在2021年,石药便看中了KN026这一产品,与康宁杰瑞签订了在中国内地的开发及商业化授权协议。研发进度领先国内,同时被商业化能力较强的传统大药企看重,足以证明康宁杰瑞的双抗优势。创立之初,创始人徐霆本就在蛋白质工程和抗体药物筛选、工程化和CMC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回国后创立的康宁杰瑞,在双抗体及蛋白质工程方面打造了全产业链的发现、研发和制造平台,这为其在双抗领域的坚持打下了基础。不过,康宁杰瑞不仅有双抗,其路线反倒是在技术变革之下进行“组合式创新”。从其现有产品布局来看,康宁杰瑞另外还在PD-L1、ADC上备有差异化较明显的产品,其PD-L1产品已实现商业化;HER2 ADC目前也正处于临床III期(JSKN003)。纵览其研发管线,在单抗平台、双抗平台和混合抗体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康宁杰瑞实际布局有多款成为FIC潜质的创新产品。“要局部创新、要领先半步。”这似乎是康宁杰瑞从多年前便遵守的主旨。很早之前,康宁杰瑞PD-L1抑制剂——恩沃利单抗注射液(KN035)率先敲门FDA,成为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的、中国研发企业自主开发和制造的抗体类创新药。彼时的PD-(L)1领域已有多家国内药企布局,但康宁杰瑞选择了在剂型上“领先半步”——做全球唯一的皮下制剂。在PD-(L)1第二梯队,康方、誉衡、汉霖、康宁杰瑞、基石、乐普生物的产品各有特色,其中,康宁杰瑞研发的恩沃利单抗不仅成为了全球首个皮下注射PD-L1药物,其独特给药方式背后的产品突破价值,不可忽视。除此之外,康宁杰瑞布局的ADC 技术也迈出了那特别的一步:基于Synaffix和第一三共 ADC 技术进行优化改造,打造了专有的“一酶两步”糖基定点偶联技术。据了解,JSKN003相比同类药物具有更强的内吞活性和旁观者效应以及更好的血清稳定性,有效扩大治疗窗口。2023年上半年,康宁杰瑞营收同比增长154.75%,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近120%,是创新药企收入倍增的代表之一,其仍聚焦在优势领域,逐步往一家“小而美”的Biotech淬炼。而这,是一家历经挫折和不确定风险的创新药企,最不应忽略的价值。
来源:E药经理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