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又一款小分子GLP-1口服药研发失败

在2022年底,辉瑞和礼来的市值还处于一个量级,转眼间礼来的市值已经是辉瑞的3.4倍,甚至市值长期比辉瑞小一个块头的诺和诺德,市值也已经是辉瑞的2.74倍。

这种显著的市值变化,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变量,毫无疑问是在GLP-1类药物上的布局差异。
毫不夸张地说,得GLP-1者,得天下。
面对礼来和诺和诺德的高歌猛进,辉瑞不着急是不可能的,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23年12月1日,辉瑞又一款小分子GLP-1口服药宣告研发失败,这已经是近半年来辉瑞旗下第二款折戟沉沙的小分子GLP-1口服药。
12月1日,辉瑞对外界表示,由于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每日服用两次的实验性减肥药danuglipron(一款GLP-1口服减肥药)不会进入三期研究。
此前,辉瑞曾经发布过danuglipron的2b期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anuglipron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水平和体重。接受最高剂量danuglipron治疗患者的HbA1c降低1.16个百分点,体重减少4.17公斤。
此次danuglipron的失败,主要是基于安全性原因。
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高达73%的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高达47%的患者出现呕吐,高达25%的患者出现腹泻,所有剂量的停药率都很高。
从临床试验统计数据来看,较高的停药率基本上意味着药物有显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无法继续服用。
在今年6月份,辉瑞同样基于安全性原因,放弃了另一款小分子GLP-1类药物Lotiglipron的开发。
Lotiglipron是辉瑞开发的一款针对肥胖症和糖尿病的药物,患者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但在中期临床试验阶段,患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和肝功能受损。
在放弃danuglipron 继续开发之后,辉瑞还在开发的口服GLP-1药物只剩一款独苗PF-07081532,PF-07081532具有更长的半衰期,支持每日一次的口服使用,但是PF-07081532是在danuglipron基础上优化,其最终的安全性仍然需要数据证明。
至此,在注射类GLP-1药物上全面落后的辉瑞,也基本失去了在口服类剂型上追赶礼来的希望。
当然,以上判断仅从自研管线而言,不排除辉瑞通过收购的方式实现弯道超车。
此前,同样是在GLP-1上接连遭遇失败的阿斯利康,选择了引进的路线,最终和中国的Biotech企业诚益生物就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ECC5004达成20亿美元独家合作。
目前,全球进入临床的GLP1R小分子大概19款,最快的是礼来Orforglipron已推进至3期,其次辉瑞、Hanmi、恒瑞、华东医药等企业处于2期。
诚益生物的在研新药ECC5004是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目前正在美国进行针对健康受试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I期临床。
那么,处于同样境地的辉瑞,是否也会选择到中国来“淘宝”呢?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