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站台的CXO,创业板IPO竟然也失败

2023年的冬天,对于正在排队IPO的医药类企业来说,显得格外的寒冷,多家医药类企业的IPO进入“团灭”模式。

短短数日之内,继皓天科技、华脉泰科宣告科创板IPO终止之后,又一家CXO企业的创业板IPO之旅以失败告终。

640 - 2023-12-28T134407.636.png

12月27日,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湃肽生物)的深交所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撤回)。同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公开信息显示,湃肽生物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多肽化妆品原料以及多肽医药产品及相关服务,是一家具备多肽合成、纯化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根据2022年财报,湃肽生物两块主营业务中,多肽化妆品原料占总营收比例最高,为64.61%;多肽医药产品及相关服务总营收占比为30.63%;同时,该公司开展了少量护肤品 ODM 业务和护肤品成品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达4.76%。

在2023年6月提交创业板IPO申请之后,湃肽生物于2023年7月收到了深交所的第一轮审核问询函,然而尚未来得及提交回复,湃肽生物的IPO就遭遇终止。

央企站台

相比于诸多CXO公司以个人创始人作为第一大股东,湃肽生物显得"很有来头",其第一大股东,是央企华润双鹤。

招股书显示,华润双鹤持有湃肽生物25.29%的股份,是除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外最大股东。

华润双鹤于2021年3月以增资入股的方式成为湃肽生物的股东,其投资金额约2.58亿元,认购约1055万元注册资本。

在湃肽生物提交IPO申请之后,华润双鹤曾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系公司参股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来自股东的订单

应该说,湃肽生物最近几年的营收增长迅速:2020年到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86亿元、1.43亿元及2.1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7.83%,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 0.14亿元、0.33亿元及0.5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00.59%。

但是在显著增长的背后,是股东与客户群体有明显的交集。

第一大股东华润双鹤,屡屡出现在湃肽生物的前五大客户之列,2020年至2022年,湃肽生物与华润双鹤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620万元、634万元和1117万元。

在湃肽生物的前五大客户中,包括国内化妆品巨头珀莱雅和华熙生物,这两家公司也和湃肽生物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2019年起,湃肽生物为珀莱雅提供多肽化妆品原料,随后珀莱雅前董事曹良国的妻子唐智君及儿子曹正通过海南瑞正合计持有公司 4.91%的股份。
华熙生物则更早和湃肽生物于2018年达成合作关系,目前直接持有该公司1.64%的股份。2021年初,华熙生物还和湃肽生物签约共建研发实验室。
珀莱雅和华熙生物也是湃肽生物数一数二的两位大客户。
2021年和2022年,作为头号客户的珀莱雅销售金额为0.33亿元和0.64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从23.17%提升至29.62%;华熙生物销售金额分别为0.23亿元和0.35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保持在16%。二者合计占该公司销售额近四成。
司美格鲁肽原料药
虽然此次IPO之旅暂告一个段落,但是湃肽生物的前景依旧可期。
深耕多肽医药产品多年,湃肽生物是国内稀缺的有能力规模化生产公斤级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的企业,也是完成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登记受理的四家企业之一
公司招股书显示,湃肽生物2020年-2022年,司美格鲁肽系列原料药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20年度的61.86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1799.60万元,大约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8.38%,销售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随着国内外诸多GLP-1类药物研发的深入推进,湃肽生物可谓是精准踩中这一风口行业,即使登陆资本市场的节奏缓一缓,仍然不改大好前程。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