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扬,这一CXO细分领域持续火爆

CXO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正在告别轻易就可以取得高增速的阶段,要非常努力才能保持中低等的增速,部分企业企业可能还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业绩下降。

黄金时代宣告落幕,白银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也不尽然,作为细分门类繁多的CXO行业,部分细分领域还在保持着难得的繁荣与高景气度。

2024年3月25日,提供抗体偶联药物(ADC)及其他生物偶联药物的CDMO公司药明合联,发布了其在港股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双双实现翻倍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114%至21.24亿元,净利润增长112%至4.12亿元。

在A股和港股的众多CXO公司中,还能保持100%以上增速的,已经非常罕见,其背后是全球医药界对于ADC药物的极大热情,以及中国ADC药物开发的高景气度。

从2022年开始,国产创新药企业在全球ADC药物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功走到聚光灯下。

仅仅在2023年,就产生了超过10项中国药企向跨国药企授权在研ADC管线的交易,涉及的外企包括辉瑞、默克、GSK、BioNtech、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界的新老巨头。

其中,百时美施贵宝与四川药企百利天恒之间的一项ADC药物授权交易,以8亿美元的首付款、84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刷新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多项行业记录。

毫不夸张地说,在ADC药物这个细分领域,中国以占据整体近50%的管线,成为全球高地,并已经成为了诸多跨国药企的淘金之地,同时中国很可能已经成为了2023年ADC药物最大的技术出口国。

相比于小分子药物和单抗药物,ADC的生产工艺要复杂得多,它涉及抗体、偶联物、毒素三个部分的精妙配合,对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其潜在的生产外包需求更为强烈。

根据药明合联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目前ADC药物开发的外包率已达到约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

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之下,药明合联的高速增长也就在情理之中。

数据显示,2023年,药明合联的高质量客户累计达到345家,其中包括国际制药公司和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累积协助客户递交55份IND申请,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中,已有六家与药明合联展开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合作。

ADC CDMO的景气度,并非药明合联独享。

此前,港股上市的东曜药业也披露了2023年业绩数据,其ADC CDMO/CMO业务收入人民币1.41亿元,剔除非经常性因素影响,2023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达101%,同样实现了翻倍。

东曜药业早年也ADC药物开发起家,后来转型提供ADC CDMO服务,短短三年时间就实现收入过亿,并且累积了近100个项目,可谓也是精准踩中了风口。

短期来看,ADC CDMO行业还远未触及天花板,仍有望在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

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年至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将维持30%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647亿美元。

目前,国内涉足ADC CDMO行业的企业还包括迈百瑞、博腾股份、凯莱英、皓元医药等CXO公司。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