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打压部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最近又有了新变化。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新版国会法案将继续限制美国与包括药明康德和华大基因在内的某些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开展业务,但是相比于之前的版本,该法案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将要求美国公司在2032年之前结束与这些公司的合作,从而延长寻找新合作伙伴的时间。也就是说,对于涉及其中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多了8年的缓冲期。
但是这并非是考虑到相关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生死,而完全是美国相关公司的需求。
美国Bio协会于周三向国会提交了一项会员调查结果。在调查有效覆盖的 124 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中,约有79%的公司与中国或中国拥有的制造商至少签订了一份合同或产品协议。美国Bio协会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调查中描述的“绝大多数”业务被认为是与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有关。调查同时也发现,美国公司估计更换制造合作伙伴需要长达八年的时间。所以,8年的窗口期完全是为了让美国公司更为平缓地更换供应商,但是客观上也给涉及的中国公司提供了业务切换的缓冲期。在2024年4月,还曾经传出该法案将扩大打击面的传闻。但是,据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媒体Endpoints News近日报道,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可能将更多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这些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当时被猜测的扩容名单包括总部位于北京的康龙华成和位于南京的合成DNA公司金斯瑞等。此前点名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和药明康德的基础上,最新《生物安全法案》只是增加了药明生物一家。在2024年初,该法案最初提出的时候,虽然相关公司的股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整个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对于该法案能否最终成为法律,始终抱有侥幸态度。当时普遍的一种观点是:这只是个别议员的提议,到变成法律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要几年时间。2024年3月6日上午,在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上,参议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以11:1的压倒性投票结果获得通过。压倒性的投票结果,也反映了美国两党在该事项上的意见统一。事实上,提出该法案的美国议员,在2021-22年提出了102条法案,最终有19条成为了法律,这个概率并不低。好在,该法案的最新版本增加了8年的窗口期,这将大大减少对相关公司的一次性冲击烈度,对于涉及其中的中国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对于此前因为该法案而股价暴跌的各路CXO公司,短期股价可能面临修复。
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决定企业生存的主要还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因素不可能改变本质趋势。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煜森资本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