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预测:2018医药健康行业趋势

展望2018,医药健康行业会有哪些发展?    

中国医改重拳组合拳出击,一系列政策落地;

CFDA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使得国际创新药在中国上市的时间差逐步消失;

若干个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基因编辑、免疫疗法成功上市,开辟肿瘤诊疗新纪元。


1. A股医药板块将诞生数家市值千亿公司 

 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连续19个涨停板,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医药板块的“千亿上市公司增至四个(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其中恒瑞医药市值从1068亿元一度升至2006亿元,成为生物医药行业首家总市值过2000亿元的上市公司。

迈瑞今年如果能顺利上市,将直接空降“千亿俱乐部”,且按照其业务规模,迈瑞或将成为医疗板块航母级股票。


2. 高值耗材“国家谈判”品种会增加,高值耗材集采形成4+N模式

2017年国家谈判的3个高值耗材产品外,2018年一定会增加新的谈判品种,非正常的高毛利时代将要成为过去,企业追求合理化的利润成为常态,但规模上的突破,可能带来更可观的利润。高值耗材集采形成4+N模式,4就是指西部集采联盟、京津冀采购一体化、华东四省一市联合采购、三明耗材采购联盟。N就是指剩下的各省自行省采。“4+N模式”将让进入的得到发展,没进入的丧失大片市场,加速行业整合淘汰。


3.  PD-1/PD-L1、CAR-T等免疫疗法有望在2018年末在华上市

全球商业情报机构GBI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PD-1/PD-L1和CAR-T除了会突破更多治疗领域以外,更有望在中国临床上市,并且或可享更低价格。

中国肿瘤市场预计在2018年规模可达1447亿元。默沙东、阿斯利康、罗氏等巨头目测也会紧跟BMS,努力推进中国政府的审批速度。此外,中国自己的研发也是不甘示弱,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的PD-1药物已经进行到了临床三期。

在CAR-T领域,随着中国的药物审批制度和国际进一步接轨,复星凯特的Yescarta将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实现转化落地获批的细胞治疗产品。

本土研发方面,截至2017年7月底,中国有123项研究,仅次于美国的136项。截止2017年12月21日,CDE已经受理了来自南京传奇生物、成都银河生物、北京马力喏生物与四川大学联合的CAR-T疗法的提交申请。


4.  医疗AI领域马太效应将开始呈现,独角兽将出现

2017是AI应用爆发的一年,尤其在医疗领域。亚马逊,苹果,谷歌和IBM等非传统医疗企业都在医疗保健生态系统中显示了AI的应用意义。未来这些高资本玩家将继续重塑整个医疗保健领域,革新并简化患者体验和患者授权。

一时间仿佛无论什么跟AI沾上关系都能被给予更高估值。然而大量涌入的领域一定会充满“泡沫”。2018虽然这些泡沫不会消失,但泡沫之下如何真正把医疗AI的商业闭环落地、突围、建立竞争壁垒,是每个初创企业都将要严谨思考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多达139家,从融资轮次的集中度上来看,大部分都发生在种子轮、天使轮以及A轮这样的早期风险投资阶段,这表明行业内的公司大多还处在初创阶段,尚未出现明显的独角兽或者垄断。创业公司也大多选择了变现能力强、容易进入的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和药物研发等应用层领域。

在人工智能“国家队”的引领下,2018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将进入圈地时代,创业公司也会加速整合和淘汰,一部分企业或将逐渐消失,一部分或将并购,资本越发有经验,会更谨慎的选择投资有领先优势的企业。


5. 合并、收购,“药”不会停

随着特朗普上台,受奥巴马时期严厉税收政策影响而一度放缓的医药行业并购趋势有望重新活跃。未来十年内,将有价值170亿美元的重点药物专利过期,美国医药行业巨头们必须要为减轻损失而寻找出路。研发新药费时费力,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大企业自然将目光投向那些手握好品种的新兴研发型药企。

2017年全球并购活动已经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美元,美国仍是并购浪潮中最活跃的地区,已达成1.4万亿美元的交易,尽管比一年前下降了16%。不过,美国交易数量超过了12400宗,创下历史新高。

    Mitchell Ng表示,未来将会看到更多像“辉瑞”这种级别的公司对那些已生产可盈利药物的小公司进行收购。大型药企可以帮助小企业在营销、品牌重塑、生产和分配效率、品牌扩张等方面加速发展。通过并购手段,资本运作带来资源,可以大幅降低时间投入和风险承担,从而为企业带来超额回报。

    对比美国,2017年中国的医药行业并购态势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火热,上半年国内并购案例超过30起,总价值超70亿人民币,其中跨界资本成为主流“买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健康中国”概念等政策驱动国内并购的活跃。同时,中国药企海外并购的速度也在加快。行家预测,海外并购将会被更多的中国药企纳入发展战略。


6. “崛起”的非专利药物

  专利过期将带来非专利药物在美国市场上的增加。来自制药业的呼声想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但社会和政治界则一直希望对过高的药物成本进行控制。未来一年,FDA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来支持非专利药,更多非专利药将被批准,药物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对于拥有OTC品牌的传统制药公司而言,这一变化可能会带来消费者忠诚度的下降,他们因此不得不寻求一些新出路。美国药企Genexa的董事长Max Spielberg表示:“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的OTC品牌已打算好顶住压力力求创新,以应对消费者选择的变化。


7. 基因编辑+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的组合,或将诞生“核弹”级重磅疗法

由于免疫疗法、分子诊断和基因编辑方面的一些令人兴奋的进展,全新的治疗组合或将引起“爆炸”。特别是PD-1/PD-L1、CAR-T疗法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2017年初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更有效的CAR-T细胞,并在小鼠中增强了肿瘤抑制作用。表现了CRISPR-Cas9技术在CAR-T细胞治疗中的的潜力。

CAR-T在治疗实体瘤方面疗效还有待商榷。而基于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巨大潜力,可以对CAR-T细胞进行改进,使其能够适应多样化的肿瘤患者。

2017年8月,CRISPR Therapeutics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癌症中心(MGHCC)共同宣布,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来改进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以及实体瘤领域的应用。

其他在CRISPR+CAR-T联合治疗领域布局的还有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AR-T领导级制药公司诺华,以及首家募股上市的基因编辑公司Editas与Juno。



1. 本次数据来源于:

  a) 健康点;

  b)医趋势;

  c)赛柏蓝医械;

  d)36氪;

  e)新浪医药.